
全国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电子标识编号:CA160000000610029530001 鲁ICP备2021036265号
© 主办单位:山东省海洋科学研究院(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 ✉ 邮政编码:266104
⟰ 单位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游云路7号 ☎ 电话:0532-89016518 ☏ 传真:0532-89016514

1、技术要点:
(1)亲鱼驯化、筛选与培育
在繁殖季节(每年11月-2月份)于自然海区采用流刺网捕捞的方式收集黄海鳕亲鱼,进行种质鉴定,并从中筛选体型完整、色泽正常、体质健康、摄食良好、无病症和明显外伤的3龄以上亲本个体进行驯化、暂养,暂养水泥池内气泵充气,25 W瓦日光灯控光,光照强度约为500~1000 lx,24 h光照,每2天换水一次,换水量1/3,温度2.1-7.2 ℃,盐度28。
(2)亲鱼性腺发育人工调控技术
亲鱼性成熟过程中需要经历低温波动过程:亲鱼暂养于室内水泥池中,水温从2-3 ℃逐步升温至6-8 ℃,升温时长7-9天,6-8 ℃维持4-5天;在随后的6-8天内,水温经历6-8 ℃逐步均匀降温至3-4 ℃的过程,此后水温维持在3-4 ℃左右;光照1000-1500 lx,盐度28-33,pH值7.0-8.5,微充气溶解氧5 mg/L以上,常流水培育。
(3)人工授精与受精卵网箱孵化技术
黄海鳕亲鱼性腺发育成熟后通过人工挤压的方法获得优质精子和卵子,然后进行人工然后进行人工干法授精;洗卵后将受精卵放入水温6-8 ℃水温条件下、静水和微充气的100目孵化网箱中进行孵化,盐度为28-33;pH为7.8-8.2,溶解氧为5.2-7.6 mg/L,经历15-18天完成孵化。
(4)苗种规模化培育与管理技术
仔稚鱼培育期间,水泥池规格为6 m×6 m×1.2 m,水深1.0 m,各池配80目气石两个,池上方80 cm悬挂23 W日光灯1个;仔稚鱼培育用水为经二级砂滤的自然海水;光照强度1000-1500 lx,水温控制在6-9 ℃,盐度控制在30-35,PH7.8-8.2,溶解氧为5.1-8.2 mg/L;仔鱼布池密度为1万尾/池,仔鱼开鰾期(37-42日龄)池内充气量保持20-35 L/h/m3,仔鱼孵出后42天开鰾完全后调大充气量至50-70 L/h/m3;孵出后第3天开口,开始投喂轮虫和小球藻混合液,轮虫密度保持在2-3 ind/ml,小球藻浓度为保持水体为淡绿色,35-55日龄,投喂轮虫与小球藻混合液的同时增加卤虫无节幼体,55日龄后投喂配合饲料;苗种培养开始后10天内不换水,从15日龄日同温换水10cm;每池早晚投喂浓缩小球藻50mL,调节水质水色、培养轮虫;每天计数投喂饵料量,根据结果调整投喂量及次数。
2、 技术先进性:
通过开展黄海鳕亲鱼驯化、筛选、生殖调控与培育技术研究,首次建立了以黄海鳕为例的国内大宗冷水鱼亲鱼性腺发育人工调控技术模式,并形成了亲鱼的人工培育技术规范。突破黄海鳕人工授精、精子保存、网箱孵化、仔鱼培育(开鳔)等技术难题,形成了冷水鱼粘性卵授精、孵化基本方法,建立了黄海鳕精液超低温冷冻保存方式,构建了黄海鳕苗种规模化培育技术体系。同时对黄海鳕胚胎及仔稚鱼早期正常与异常发育形态学、生态学研究,初步确定了胚胎发育过程的主要关键期,基本明确了黄海鳕胚胎孵化与仔鱼发育所需的环境参数,实现了黄海鳕规模化人工繁育,该技术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
全国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电子标识编号:CA160000000610029530001 鲁ICP备2021036265号
© 主办单位:山东省海洋科学研究院(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 ✉ 邮政编码:266104
⟰ 单位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游云路7号 ☎ 电话:0532-89016518 ☏ 传真:0532-89016514